2月24日,《证券日报》记者从银保监会获悉商业银行提前还款服务工作进展、1月份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理财业务改革转型工作成效、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进展、新市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最新情况。
新华社资料图 图文无关
提前还款困难问题已逐步缓解
加大对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领域监管
银保监会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2月9日会同人民银行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近期,银保监会又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银行加快处理积压申请,做好提前还款服务。同时,专门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的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商业银行正在优化相关金融服务,做好提前还款办理工作。有的银行制定了专门的客户提前还款服务方案和流程,统筹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保证还款时间的可预期性。有的银行开展多渠道服务对接,设立房贷提前还款热线专席,为客户咨询及业务办理提供便利。有的银行在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部署提前还款预约功能,提升服务效能。“从市场反映和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提前还款办结数量明显增长,办理时限有所缩短,提前还款困难的问题已逐步缓解。”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指导商业银行依据合同约定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畅通线上办理渠道,加快审批处理效率,做到客户少跑路、快办理。同时,将继续加大对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
1月份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对“信贷空白”小微群体服务力度加大
1月份信贷投放增长较快,人民币贷款新增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增速为11.3%,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主要特点包括:一是贷款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贷款1.5万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7939亿元,制造业新增7368亿元。
二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4.2%,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7.2%。民营企业贷款新增1.2万亿元,同比保持多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4689亿元,同比增长22.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4.1%。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投放较快。
三是融资成本持续保持低位。1月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继续下降,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0.26个百分点。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与去年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新发放制造业贷款利率持续保持低位。
四是贷款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月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同比增长14%。企业申贷获得率不断提高,融资获得感不断增强,对“信贷空白”小微群体服务力度加大,2022年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81.5万户,首贷户金额同比增长13.1%。
落实资管新规取得积极成效
理财业务存量整改基本完成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保监会严格落实资管新规要求,推动理财领域影子银行风险显著收敛,空转嵌套等乱象根本扭转,行业整改转型取得决定性成效,为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银保监会扎实推进理财业务整改转型。经过近五年综合治理,一是影子银行风险显著收敛。理财领域精准有序拆弹,坚决治理影子银行风险,解决了空转嵌套、资金池运作、非标投资异化为表外信贷等一批想解决而长期没有解决的难点问题,行业风险显著出清,监管质效大幅提高。
二是行业风险乱象根本扭转。保本理财清零,预期收益型产品基本压降完毕。空转嵌套等行业乱象显著减少,多层嵌套基本消除。同业理财较峰值大幅压缩99.9%。期限错配根本扭转,池化运作得到纠治。非标投资大幅压降,银行发行的理财投资非标债权资产较资管新规发布时下降89.2%。高杠杆扩张得到抑制,产品平均杠杆率较峰值下降7.2个百分点。
三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任务总体完成。银行严格制定报送理财存量业务整改计划,锁定待处置资产基数,多措并举推进整改落实,绝大多数存量资产已顺利处置完毕,总体完成过渡期整改任务。对于个别银行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依规纳入个案处置,加快推进清理,总体进度优于预期,个案处置进入收尾阶段。
理财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增强
多层嵌套基本消除
银保监会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在有序拆解影子银行风险的同时,保持了信贷规模的稳步增长,避免了金融缩表影响实体经济。
一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末,理财产品规模27.7万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二是加大落实社会责任力度。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过3.5万亿元,投向绿色债超过2700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超过1200亿元,ESG(环境、社会、治理)主题产品规模超过1300亿元。三是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多层嵌套基本消除,企业融资链条显著缩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资金空转大幅减少,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升。
商业银行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超2400万户
近年来,银保监会着力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积极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主要包括商业养老金融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方面,截至2023年1月份,特定养老储蓄业务余额263.2亿元;具有“稳健、长期、普惠”特征养老理财产品存续51只,47万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1004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42.7亿元,保单件数37.4万件,其中新产业、新业态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保单件数超过6万件,保费超过1.7亿元。商业养老金试点于今年1月1日启动,目前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国寿养老保险公司已面向消费者开展业务,其他两家试点公司也在积极筹备产品。养老年金保险2022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2亿元,保单件数2252万件,期末累计积累责任准备金6659亿元;加上其他有养老保障功能的商业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期末积累责任准备金已超过5万亿元。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方面,目前,商业银行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超过2400万户;银行保险机构正在有序推出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可供参加人投资购买的金融产品。
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
2021年9月,银保监会选择“四地四机构”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2年3月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十地十机构”。截至2023年1月末,养老理财产品存续51只,47万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1004亿元。
此外,银保监会推进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坚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通过产品净值波动向投资者真实传递风险与盈亏。目前,产品净值化率超过95%,较资管新规发布时提高80.4个百分点。
目前一些理财产品净值已明显逐步回升
截至2022年末,全市场理财产品规模27.7万亿元,全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累计创造收益4.4万亿元,有力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2年最后两个月,受经济预期向好、债券收益率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理财产品净值波动,这是市场自身调整的表现,总体风险完全可控。从监测情况看,目前市场已基本趋于稳定,一些理财产品净值已明显逐步回升,理财业务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截至2022年末银行保险机构
推出新市民专项信贷产品2244个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保监会在出台专门政策的基础上,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推动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银行保险机构推出新市民专项信贷产品2244个,信贷余额1.35万亿元;专项保险产品1001个,保险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指导派出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地方政府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新市民公共信息与金融信息共享整合应用,完善新市民信用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绩效考评机制,贴近新市民群体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构建新市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